据新华社报道,当地时间7月8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内阁会议时表示,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%的新关税,但没有透露新关税生效具体时间。
内阁会议结束后,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,商务部已完成对铜进口状况的调查,他预计新关税“可能在7月底或8月1日实施”。
特朗普还说,美国政府正打算对药品、半导体以及其他多个特定行业征收新的关税,并举例说,可能会对外国制造的药品征收高达200%的新关税。但他表示,这一新关税可能不会在短期内生效,目的是给制药企业迁到美国留出一定时间。
消息一经传出,COMEX铜期货飙涨,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0%。
1. 有预谋的操弄
国际金融市场上,铜价一直是其中热门的关注点之一。最近几个月,交易员、基金经理们一直在彼此猜想,猜测美国可能要加征铜的进口税。据我在一些平台了解,根据各种小道消息和专家分析,他们普遍觉得这个税大概会定在10%到25%之间,心里多少都有了点准备。
但现在特朗普在白宫大手一挥,宣布要对所有进口铜征收高达50%的“过路费”!
这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预期,市场似乎最怕的就是这种超出预设范围的意外?
结果呢?COMEX铜价就像火箭一样,瞬间暴涨。为什么反应会忽然变得这么激烈?因为价格反映的是未来的成本预期。如果进口铜的成本真因50%的关税而大幅飙升,那么现在仓库里、海上漂着的、甚至还没挖出来的铜,在交易员眼里立刻变得“更值钱”了。大家争相买入或持有,生怕买晚了更贵,价格自然就被抢上去了。
那这波暴涨,谁笑得最开心?最直接受益的,是那些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、早有布局的聪明钱。
其实,从今年2月份市场开始流传可能加税的风声起,很多贸易商们就已经在行动了。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,加班加点地把创纪录数量的铜从世界各地运往美国的仓库,提前囤积起来。这些人仓库里的那些铜,因为预期未来会非常稀缺和昂贵,价值瞬间暴涨。
甚至一些大型投行(比如摩根士丹利)发布报告看涨铜价,背后可能也反映了他们那些大客户(手握巨资的基金和贸易巨头)已经提前下了重注,坐等收钱。
特朗普这回其实还留了个“后手”,他光喊了个吓死人的50%,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收?哪些国家的铜能豁免?哪些类型的铜制品可能不算?这些关键细节,他一概没说清楚,故意留着一团迷雾。
这种模糊性,给了他巨大的操作空间。
未来几周,他和他的团队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、其他国家(尤其是主要铜供应国)的抗议程度、甚至美国国内企业的游说压力,来灵活调整剧本。
他们可能会“澄清”说税率没那么高,或者推迟实施,或者给某些“听话”的国家豁免权。
每一次关于这些细节的“放风”或者“澄清”,都必定再次引起铜价的剧烈波动,而每一次波动,对于那些能预判风向、快人一步的资本大鳄来说,都是新的套利机会。
他们可以低买高卖,反复收割市场的韭菜。
2. 迫使产业“回流”?
要说特朗普有多么希望美国的企业回到美国本土,其实也不见得。
但总归算是给了外界一个像模像样的发声。
我们假设你开了一家美国工厂,专门生产需要大量铜的产品,比如电线、汽车零件或者空调。铜对你来说,就像面粉对面包店一样,是最基本的原料,如铜关税上涨,意味着你买铜的成本可能直接翻倍都不止。
这对你的工厂来说,尤其是你这厂子压根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竞争力,完全就是一记重拳打在肚子上,利润瞬间被挤压,产品价格不得不暴涨,否则就得关门大吉。
那特朗普图啥呢?他的算盘打得噼啪响,就是甩给你两个极其艰难的选择题。
一呢,是要么搬家,要么等死;
你不是嫌进口铜太贵吗?那好办,把你的工厂整个搬到美国来!或者,搬到我的“好哥们”加拿大、墨西哥那里去也行。为啥搬到这些地方?因为美国自己产铜(虽然不够用),而且从加拿大、墨西哥进口的铜占了很大比例(加起来超过三分之一)。
只要你在美国本土或者我的“铁杆盟友圈”里生产,用我们自家或盟友的铜,这50%的“过路费”不就不用交了吗?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,用“成本恐怖”逼着你把工厂、生产线、工作岗位,统统挪到他眼皮子底下或者他划定的“安全区”里。这招就叫“产业回流”或“友岸外包”——不是不要全球化,而是要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牢牢攥在自己和信得过的盟友手里,把不可靠的(尤其是他认定的战略对手)排除在外。
看看美国铜进口的来源就明白了:智利、加拿大、墨西哥,这三国加起来占了近四分之三!高关税就像一条鞭子,抽打着全球的铜供应链,迫使它围绕着美国和它的“小圈子”重新组织。
即使像中国这样直接卖精炼铜给美国不多的国家,也会因为全球铜价联动和市场格局重塑而受到冲击。
二呢,是要么听话,要么交钱!
但问题来了,不是所有工厂都能说搬就搬的,搬迁工厂是个耗时耗钱、伤筋动骨的大工程,那些暂时搬不了或者依赖特定供应链的美国企业(比如底特律的汽车巨头、德州的电子厂)怎么办?成本暴增,产品卖不出去,工人可能失业,股东要骂娘……这些企业的老板们肯定坐不住,会发动一切力量去华盛顿游说,找议员哭诉,向政府施压:“总统先生,行行好,给我们个豁免吧!”“能不能推迟实施?”“或者只对某些国家的铜收税?”
而这,恰恰落入了特朗普设下的另一个圈套——“人质策略”。这些心急如焚的美国大企业和它们背后成千上万的工人、选票,无形中成了特朗普手里最有力的“人质”和“筹码”。
他拿着这张牌,可以跟谁谈呢?
跟外国政府谈(比如智利、加拿大、墨西哥甚至欧盟)、跟想获得豁免的美国国内企业谈,谈什么呢,一类是用关税大棒逼着贸易伙伴在其他领域让步,例如飞机、天然气、农产品、投资等等,条件谈好了,或者可以有一个‘豁免’名额。
另一类则是用关税威胁,直接从国内企业身上榨取投资和就业承诺。
所以,这50%的铜关税消息放出,表面上看是要保护美国铜矿工人,或者逼工厂搬回来。
但实际原因之一,是砍向全球供应链,逼着大家围绕美国及其盟友重组,排除异己;原因之二,则悬在美国本土企业和工人头上,把他们变成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“抵押品”。
特朗普根本不在乎这些企业短期内会不会真的被高成本压垮。他赌的是,这种“成本恐怖”和“人质压力”足够强大,能迫使企业乖乖搬迁,或者迫使国内外对手在他指定的谈判领域低头让步。
这与其说是给产业回流打“强心针”,不如说是在玩一场高风险的“绑票”游戏,把整个产业和贸易伙伴都架在火上烤,逼他们按他的剧本走。
至于最后是真收税,还是作为谈判筹码换取更大利益后“高高举起,轻轻放下”,那就要看各方角力的结果了。
但无论如何,企业和消费者,很可能要为这场“人质危机”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。
这两个套路,就是他一直以来都喜欢拿关税整事的根本原因。
3. 探一探中国的反应
特朗普“铜关税”这步棋背后,对中国那份“项庄舞剑”的试探意味尤其浓郁,其目的不是立刻掀桌子摊牌,而是摸清中国的底牌和反应速度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国和消费国,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9%,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919万吨,比上年增长4.3%。其中,精炼铜、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、4400万吨,同比增长4.1%、4.6%。
我国铜冶炼产能充裕,但对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,生产的电解铜大部分来自于进口铜矿。
自2025年以来美国废铜进入中国量级已下滑,2025年2月美国废铜进口占比已有所下滑。但中国整体废铜进口总量月度层面并未出现下行,主要因从东亚及南亚国家略有增量进口。
中国对美国的铜产品出口量相对较小,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征收的关税只会对中国产生轻微影响,但美国关税的潜在后果可能会对全球行业产生连锁反应。
别以为中国直接卖铜给美国不多,这招就伤不到我们。铜这东西,是全球通行的“硬通货”,它的价格就像水波纹,美国市场这潭水里砸下50%关税这块巨石,掀起的巨浪(价格暴涨)必然会一圈圈扩散到全球市场,包括中国。
试想下,全球的铜矿商、贸易商看到美国价格飞涨,他们会怎么做?肯定会把能调的货尽量往美国运,去赚那个高价。这就导致其他地方(包括中国)的铜供应相对紧张,价格自然也被抬上去。结果就是,中国的工厂——无论是造空调的、产电线的、还是做新能源电池的——买铜的成本也水涨船高。这等于给正在努力进步的中国制造业“伤口上撒盐”,增加了生产成本,挤压了利润空间。
特朗普这一招,是借全球市场的“手”,给中国制造间接施压。
其次,这招真正的“毒辣”之处,在于精准打击了中国的一个“软肋”——废铜供应链。你可能不知道,中国虽然是产铜用铜大国,但自家铜矿不够用,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铜矿来炼铜。
除此之外,回收再利用的废铜是我们铜原料的重要补充,能占到总供应量的相当一部分。
而美国,恰恰是中国进口废铜的头号来源!
数据显示,美国废铜占了中国废铜总供应的近7%,更占了进口废铜总量的近20%!这可不是个小数目。铜关税一旦落地,美国废铜进入中国的成本也会飙升。
硬着头皮高价买?不止要多付一大笔“冤枉钱”给美国,等于被“薅了羊毛”,成本还会转嫁到国内企业身上。
咬牙不用,另寻出路?作为铜消费大国,为应对市场波动,中企确实应积极“走出去”,寻找优质铜矿,与当地政府及企业合作开展勘探开发。
而且在未来,随着AI技术的发展,或能在铜矿勘探开发等方面提供助力,“走出去”肯定是一条重要路径。
不过短时间内,去哪找能替代美国进口废铜的量?全球废铜市场就那么大,中国如果忽然间满世界抢购,结果必然是推高全球废铜价格,最终成本还是我们自己承担,且建立新的、稳定的废铜回收渠道,绝非一日之功。
那么,特朗普瞪大眼睛在看什么呢?他在看中国的“反制工具箱”里会掏出什么家伙!这场“压力测试”的核心,就是逼中国出牌,观察我们的反应模式、决心和底牌。
特朗普还玩了一手“虚实结合”,让压力测试更复杂。他在宣布铜关税的同时,还“顺嘴”提了一句:正考虑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征收高达200%的天价关税!但又补了一句“这个不急,可能不会很快生效”。
药品和半导体是比铜更核心、影响面更广的战略性产业。200%的关税威胁,瞬间在相关全球供应链(尤其是依赖中国生产的环节)中投下震撼弹,引发巨大不确定性。
这种恐慌会迫使相关的跨国药企、芯片公司(即使美国本土企业也可能依赖中国供应链环节)加速评估风险,更迫切地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供应商或者把生产线迁出中国(“去风险”),哪怕成本更高、效率更低也要干。这实际上是在配合铜关税,从更广泛的领域挤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,削弱我们的制造业根基。
一个重要目的,我猜想是要再度试探中国的战略定力,看中国在面临核心科技和医药领域潜在的、更猛烈的打击威胁时,是否会在铜或其他问题上让步?或者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?
所以,总结来看,特朗普的“铜50%+”(加上药品、半导体的威胁),核心目的是“探底”:
试探中国经济的承压能力,尤其是制造业在成本激增下的韧性。试探中国在关键资源(废铜)供应链被精准打击时的应对策略和弱点。试探中国反制手段的强度、决心和优先顺序(是硬碰硬还是巧妙周旋?)。更广泛地,试探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下的战略定力和调整方向。
他并不指望(或者说害怕立刻引发)一场全面的贸易战摊牌。他更像一个精明的赌徒,不断加注、虚张声势,就是想看清对手的底牌和反应模式,为后续在更关键领域(科技、金融、地缘政治)的博弈收集情报,积累筹码。
本文作者 | 东叔
审校 | 童任
配图/封面来源 | 网络
编辑/出品 | 东针-知识频道(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)
51配资-配资炒股开户网站-配资软件app-短线杠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